【信息时报】找名医看病哪个途径更容易?
媒体报道
阅读:

“找名医看病”是很多患者的美好愿望,但目前名医数量有限且求医患者多,因此日常患者能获得名医诊治的机会不多。近日记者在广州调查发现,其实在医院之外,患者有多种方式可与名医“偶遇”,只不过“偶遇”需要付出较高成本。

 

医院:名医号源少,挂号基本靠“抢”

找名医看病,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其所在医院挂号看门诊,不过这是见名医最为困难的一种方式。虽然目前医院挂号有现场排队与网络挂号两种形式,但由于名医号源少且出诊频率低,因此不论通过哪种方式,挂到名医门诊号几率堪比“中彩票”。

那么,患者对名医的需求到底有多火热?以儿童自闭症著名治疗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主任邹小兵的门诊号为例,他的号目前开放提前半年预约挂号,但基本上每天早上8点后,5到10分钟内,半年内的号就已被预约满。业内传言,预约其看诊排队的患者要等到明年。而在钟南山院士这边,业内人士透露,其门诊号预约已经排到两三年后了。

虽然上述案例较为极端,但要获得名医门诊号就要在放号之初“抢”是不争的事实。据天河区黄埔大道一家三甲医院的办公室张姓工作人员透露,以网络挂号方式为例,医院每天晚上12点会更新15天内的号源,一些热门专家的门诊号在凌晨1点之前就会被预约完毕,很多患者来就诊时透露,抢专家号源需要不断刷新页面,“和抢火车票没差别”。

不过也有市民称,有时候挂到名医号,但是在就诊当日还不一定能见到名医,因为名医可能因各种事务临时停诊或找其他专家替代出诊,这种情况让部分市民意见颇大。对此,上述三甲医院的张姓工作人员表示,除非出现临时不可抗因素,否则名医出现临时停诊的情况是非常少见的。

 

讲座义诊:有一定概率可“偶遇”名医

与医院挂号相比,通过讲座和义诊“偶遇”名医则相对简单得多。据记者了解,广州市内大部分三甲医院每个月都有健康讲座和义诊安排,并通过宣传栏、医院网站或官方微信进行展示,而有名医主导和参与的则是穿插其中。

那么在讲座义诊中遇上名医的概率到底有多高呢?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为例,该院胃肠、腹壁及疝外科每个月都举办讲座和义诊,其中著名的“疝医”陈双每次都亲自“上阵”,换言之患者每个月都有一次面见名医的机会;另外像直肠肛门外科著名专家、该院首任院长汪建平,近期在该院也是有健康讲座;另外像相关的卫生日学科带头人都会登场,这种偶遇名医的概率会比门诊要高一些。

“有名医参与的健康讲座和义诊,场场爆满。有部分挂不上名医号的患者,会通过义诊活动来向名医咨询病情,有些患者还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入院得到名医治疗。”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拓展宣传办负责人简文杨表示,部分医院的名医讲座可能会现场派发名医门诊号,一些“懂门路”的患者通常会在上网了解情况后,提前去讲座现场“霸位”抢号,“虽然这种情况都要排队,但比普通挂号途径还是要方便”。

此外,部分媒体、健康类网站、药企也会不定期邀请名医共同举办讲座或义诊,这类活动举办频率极低,患者获得名医进一步诊治的机会不大。

 

多点执业机构:找名医看病成功率高,但诊费不菲

随着医生多点执业政策的落地执行,越来越多名医选择“跳出”公立医院,在民营医院、医生集团或社会资本基层诊所进行执业。那么,市民在这些机构“偶遇”名医的机会大吗?

记者在广州调查发现,民营医院虽然在多点执业政策下,理论上可获得“公立医院医生加盟”的红利,但现时其名医资源却不多,市民在此遇见名医的机会较少。在全国范围来看,目前民营医院吸引到医疗界“大咖”前来执业也并不多见,其中最为有名的是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到北京和睦家医院执业。

“从民营医院效益角度考虑,三级以上医院大部分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是民营医院最希望吸引过来执业的对象,因为这些医生在医院执业频率相对固定,可在短期内大幅提高民营医院技术水平,帮助民营医院实现盈利。”广东博爱医疗集团一位姓陈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由于名医资源稀缺、聘请费用不菲且执业时间不固定,因此名医加盟目前在民营医院更多是宣传的噱头,“况且部分民营医院口碑不佳,就算有钱也未必请得动名医”。

与民营医院相比,在医生集团中见到名医的概率则要高得多,诸如心血管病著名专家霍勇、血管外科名医张强及胃肠外科名医林锋等都以医生集团模式进行“创业”,只不过市民要见到名医费用不菲,此前博德嘉联医生集团负责人林锋的诊费已达2000元左右。

“很多名医的门诊号已被黄牛党炒到上千元甚至几千元,即使买到号见到名医,问诊时间也可能只有10分钟,并且住院能否获得名医提供医疗服务,这也是说不准的。”业内人士指出。

在近期新兴的私人诊所,偶遇名医的概率实际上也不低。在一些中医诊所,见到名中医的概率比在中医院挂号要高。固生堂医务部总经理李洁表示,基层中医诊所“拎包进驻,只管看病”的模式较为便利和纯粹,因此受到很多名医的欢迎。“例如出了名难挂号的中医肿瘤名医周岱翰教授,在原执业地(指广州某公立医院)一号难求,但是在基层中医诊所患者见到他的机会多,当然诊费也比医院要高。”

 

健康网站/APP:名医数目多且有问必答,但小心“马甲”

除了常规线下途径找名医看病外,在各大健康类APP或健康网站中,也能遇见名医,部分名医会在线上为患者做咨询解答,例如春雨医生、好大夫在线及薏米网等都有名医进驻。

在网上找名医做咨询,优势在于便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副教授朱易凡认为,网络缩短了就医距离,医生可利用“碎片化”时间解答患者提问,而患者用互联网“呼叫”医生乃至名医,“随叫随到”完全有可能。

不过在互联网中,也存在普通工作人员套着名医的“马甲”来解答患者提问的现象。据广州某健康网站的一位产品经理透露,名医工作较忙,由名医学生“代笔”解答患者提问较为常见,“但由于涉及到其个人名誉,在学生代笔写完回答后,名医通常会检查一遍”。而另一种套“马甲”情况是,一些销售保健产品的网站,在名医不知情的情况下,冒用其名义对网友进行问题解答,并推销该网站产品。“遇到这种情况,市民应截图取证,以便日后进行举报。”该产品经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