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续有摔伤市民到医院“报到” 本报推出老人版儿童版防滑指南
时而雾锁羊城,时而暴雨浇头,多变的天气让市民叫苦不迭,湿滑的地面也让一些老人和小孩吃足苦头。这两天,陆续有摔伤的市民到医院“报到”,有人扭伤腰、有人磕破头,有人摔成骨折,有人摔断门牙,还有人在扶摔倒的同伴时自己也不慎摔倒。医生提醒市民,出门时注意防滑防摔。
文/广州日报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简文杨、李雅伦、梁剑芳、戴希安
回南天,家里的地面湿漉漉的,怎么拖都拖不干。浴室内外的地面更是“重灾区”。家住天河区的70岁李婆婆,昨天便不慎“中招”。她洗完澡,走出冲凉房时,脚下一滑,不慎摔倒。第二天,她已疼得不能站立,被家人送往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随后被诊断为左股骨颈骨折。
“我们这两天已经接到四例摔倒的患者。”据中山六院急诊外科陈靖医师介绍,伤者都是因地面湿滑而摔倒,摔伤地点既有家中又有户外,室内以浴室内外最常见。伤者以老年人居多,跌倒后最常见的是骨折,如桡骨远端骨折、髋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等。
中山六院急诊科郑浩明副主任指出,老年人因为年纪大,肌肉力量下降,走路不太稳,若地面潮湿,则容易摔跤。老人如果有骨质疏松,跌倒后容易发生骨折。如摔倒后感到不适,有活动障碍、或肢体有明显畸形表现,则可能有骨折的风险,如摔到头部,合并昏迷、恶心、呕吐等症状,则要警惕脑部损伤,最好第一时间前往医院检查,以免延误伤情。
几天前的课间休息时间,越秀区某小学五年级学生萱萱(化名)双手揣在衣兜里,走过楼道。一不留神踩上一小摊积水,她脚下一滑重重地向前摔在地面上,嘴巴直接着了地,摔得满嘴鲜血。老师和同学们发现她的两颗门牙被摔掉,经过认真寻找,只找到一颗断牙,医务室的老师将它保存在装有生理盐水的杯子里,送到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主任赵玮教授提醒,摔伤门牙后,要及时找到脱落或折断的牙齿,用流水简单冲洗,冲洗时注意手握牙冠端,勿接触牙根。将断牙保存在生理盐水、牛奶,或者含在口中,保持湿润,并立即赶往口腔科治疗。
赵玮指出,儿童恒牙脱落后, 将脱落牙复位的黄金时间是30分钟内,如果能在2小时内植回脱落牙,也能获得较好的愈后效果。如超过2小时,落牙复位的成功率将大大下降。
“如果摔断的牙齿找不回来,怎么办?”很多家长担心,孩子的门牙长时间缺失,可能会导致产生自卑、郁闷等心理问题。赵玮表示,牙齿尚未发育成熟的孩子,不宜作固定义齿修复,种牙也要等到成年之后。在这段时间里,孩子可进行临时冠修复,外观效果同样很好,几可“以假乱真”。
防滑防摔指南
老人版
室内防摔倒 浴室是重点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郑浩明表示,如果碰到雨天或是回南天,老人应当避免出门,最好在室内活动。据调查,老人60%的摔倒发生在家中,其中浴室是预防老人跌倒的重点区域。
回南天,浴室内外是地面湿滑的“重灾区”。郑浩明表示,浴室及洗手间地面应经常拖擦,尽量保持干燥,避免铺设过于光滑的瓷砖或大理石地板。洗手间门外地板尤其要注意保持干燥,不要使用小块的地毯,因为小块地毯很容易成为“绊脚布”,建议采用底部有吸附力、能够固定在地面的防滑垫。浴室内若有条件可为老人准备一张凳子,避免穿裤子的时候单脚站立,因不稳导致摔倒。卫生间可加装扶手,方便老人在洗澡或如厕后起身。
老人穿鞋也要有选择,“回南天”不宜穿硬塑料底之类的鞋底,容易增加摔倒的风险。老人身体不灵活,走路别急,在家洗澡慢一点。
儿童版
避开路面积水
走路手别揣兜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主任赵玮教授建议,下雨天要格外注意孩子因摔倒或者嬉戏打闹导致受伤。
1.要教育孩子平时不要手揣衣兜,失去平衡时容易身体直接着地,导致颜面受损。
2.天雨路滑勿跑,避开路面积水,走大理石地面或下台阶时要慢行。
3.鼓励孩子平时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有些身体协调反应性好的孩子在摔倒瞬间,能下意识地用手撑地缓冲,可避免摔断牙或其他严重损伤。
自我保护动作知多D
1.安全跌倒方式:肩膀着地或者紧抓固定物体,如门框、床架、柜体,尽可能保护人体脆弱的部位,如头、颈。如果向后仰倒,要内收下巴以免头部受到重伤。
2.跌倒后自救方式:感到疼痛或知道自己受伤时不要随意移动,可大声呼救或者猛拍地面或墙壁,以引人注意,寻求帮助。
3. 紧急处理方式:家属或陪护者发现老人在家跌倒时,首先安抚伤者的情绪,询问伤情。有外伤、出血,应立即止血、包扎、简单固定,并护送老人到医院。如跌倒老人出现剧烈头痛或口眼歪斜、言语不利、手脚无力等提示中风的情况,此时扶起老人可能加重脑出血或脑缺血,家属应立即拨打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