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事件
最近一篇题为《生死间,一个记者有话想对你们说》的网文在各大社交媒体引起超500万浏览,引发网友热议。文中,一名辽宁乘客张先生讲述了自己在沈阳飞北京的航班上突发腹内疝、肠梗阻,却未获得力救助的事件。这位乘客经历,引发了人们对航班上突发疾病的讨论。
此前也有一则新闻引起大家关注,重庆某旅行社负责人李倩(化名)在朋友圈吐槽,说自己乘坐的飞机延误了两个多小时,还没有起飞。起因就是有一名乘客向空姐索要心脏类药品,空姐出于职业警觉,怀疑乘客身体状况不适合坐飞机,将其请下了飞机。事件得到证实,正是发生在阿提哈德航空公司由成都飞往阿联酋阿布扎比的航班上。
就此,诸多专家医生提醒,如果感觉身体不适,最好不要乘坐飞机。但对普通人而言,疾病不可预测,原本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疾病还好判断,但对于腹内疝、肠梗阻这样的突发性疾病,一般人谁会预料,难道航空公司、机场及飞机上都不能做好急救工作吗?
正方 不要冒险带病上飞机“整个事件非常遗憾,机场急救漏洞应该补上。但是,根据疾病的特点和进程,这位乘客应该是忽视了身体发出的最初报警信号,这段遭遇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大外科主任、胃肠外科主任林峰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候谈到,根据相关信息,这位乘客被诊断为“腹内疝合并急性肠梗阻”。从病人在网上的自述来看,病情在一个半小时的飞行时间内进展得如此迅速,是不合常理的。在他登机前,应该就有一些表现,只是被他忽略了,以至于带病登机。
专家表示,每个人都无法预测特殊风险,但我们要爱惜身体,不要冒险“带病上飞机”。当飞机起飞、降落时,受大气压变化的影响,身体很容易出状况,有研究发现,飞机从2000米下降至海平面时会产生150毫米汞柱的压力差,所以飞机在起飞和降落的一瞬间,对人体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即便是小小的感冒,乘坐飞机都有一定的健康损害。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内科主任曾祥丽介绍,飞机起飞和降落过程中,在机舱加压系统的作用下,舱内气压会有所变化。感冒时坐飞机,对耳咽管的影响比较大。正常情况下,乘客发生航空性中耳炎的机会并不是很高,“中招者”往往有咽鼓管(耳咽管)—中耳系统功能紊乱。但在感冒的情况下,出现中耳炎的机会就会明显增高。
如果乘客因身体不适,在飞行时出现了突发状况,不仅飞机很可能会因此备降,对乘客自身都是一种威胁。有人甚至因此搭上了性命。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
多年前,北京首都机场曾发生一外籍中年旅客生病后,不顾机场医务人员劝阻,坚持要坐飞机回本国诊疗,结果在飞机将要起飞时病情突然急转直下,经抢救无效而死亡;上周,北京军区总医院医生文先生在实名认证微博上讲述,去年,他67岁的岳父心脏有问题,安装了人工心脏起搏器,平时一直恢复得很好,晨跑、遛狗、买菜都没问题,当年春天准备乘坐飞机从北京去往老家甘肃金昌,飞机起飞前,突发心脏病而去世。文先生虽然质疑机场对重症患者的急救体系或者保障预案,但也坦言,心脏病病发抢救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