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叶芳 通讯员 简文杨
一年一度热闹非凡的“夏日三伏灸”已经开锣了!广州市内各大医院以及社区医院几乎都有开展,市民可以就近前往做三伏灸疗。
冬病夏治正当时,贴敷灸疗治未病
据介绍,冬为阴,夏为阳,“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反复发作或加重。“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天灸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属中医传统外治疗法之一,与现代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处。祖国医学早在千百年前就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疗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预防医学,冬病夏治的三伏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它是在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在天人相应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们体内阳气也相对充沛的时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中药制成药饼,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灸治疗。此时,人体腠理疏松,气血畅通,药性易于深达脏腑,三伏灸乘其势而治疗,往往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疗法。
并非人人适合三伏灸,贴敷后莫洗冷水澡
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针灸康复科获悉,每年来医院接受三伏灸疗法的患者有许多,临床发现,三伏灸治疗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老慢支、反复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肺炎),体虚感冒;或与虚寒有关的疾病如胃痛、结肠炎、关节痛、肾虚引起的腰痛等有明显疗效。
三伏灸已经深入老广心,被认为是男女老少皆宜的简便廉的防病治病好方法。但是,每年都有部分人贴敷后出现不适。中山六院针灸康复科专家提醒,欲做三伏灸,有七个方面需事先了解清楚:
1.贴敷后当天最好不要洗冷水澡。
2.贴敷后局部有痒、热、微痛等感觉均为正常反应,要注意严禁抓挠,如果皮肤痒不能忍受者,可用消毒脱脂棉沾温热水沿贴服痕迹周围擦洗,不洁物品免用,以防感染。
3.贴敷后皮肤出现红晕属正常现象,严重者可外涂皮肤软膏以减缓刺激,如贴药时间过长,少数病人局部会出现水疱,属正常现象,要注意严禁抓挠,水疱处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亦可以搽烫伤软膏或前往医院处理。
4.个别出现皮肤过敏者,可搽抗过敏药膏或前往医院处理。
5.冬病夏治贵在坚持,应至少坚持三年。
6.戒食易化脓食物,如牛肉、烧鹅、鸭、花生、芋头及鱼虾,生鸡等易致敏食物。
7.禁忌证:发烧病人、支气管扩张咯血、肺结核活动期的患者,有过敏体质的患者,患多种慢性疾病的高龄老人都要慎用或不用中医敷贴来治病。
■ 链接
中山六院2015年“三伏天灸”贴药时间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始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始日,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始日。
伏前:7月3日(星期五) 第一次
初伏:7月13日(星期一) 第二次
中伏:7月23日(星期四) 第三次
加强:8月2日(星期日) 第四次
末伏:8月12日(星期三) 第五次
加强:8月22日(星期六) 第六次
温馨提示:欲预约者,请到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门诊2楼针灸康复科(中医科旁)开具治疗单。
预约咨询电话:020-3825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