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六院陈正贤教授成功开展支气管热成型术,开启哮喘介入治疗新途径
南方农村报讯(记者 江玲 通讯员简文杨) 佛山的重症哮喘患者叶女士患病16年,由于对糖皮质激素及茶碱类药物过敏,她的哮喘一直控制得不理想,尤其是近3年,每天发作2-3次,每隔几个月就要住院治疗一次,严重影响到她的生活质量。
今年5-6月期间,叶女士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接受了3次支气管热成型术治疗,此后她的哮喘几乎没有再犯,病情得到了极大缓解。
据了解,支气管热成型术于今年才引入我国,是目前仅有的一种用于治疗哮喘的介入技术。
热能消融治疗哮喘
“哮喘是在空气过敏原刺激下引发的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重症哮喘频繁发作,日久可危及病人生命。”陈正贤表示,导致支气管哮喘发作时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是肺内气道壁肌肉支气管平滑肌的整体收缩。大部分哮喘患者可以通过药物和避免刺激来控制症状,但是重度哮喘者由于支气管平滑肌肥厚,发作时气道内径明显缩小,呼吸更加困难,而且,往往他们可用的哮喘药物剂量也已经达到了使用极限,平喘难以奏效。
叶女士即是典型的难治性哮喘,她更大的痛苦在于,对控制哮喘的关键药物均有过敏,曾经几次用药直接导致了过敏性休克。于是,她的病情一直在加重,直至发展到持续性发作。频繁发作的哮喘令她身体浮肿,疲惫不堪。
“针对这样的患者,支气管热成型术给他们带来新希望。”陈正贤介绍,支气管热成型术是近年来国际上在哮喘非药物治疗方面最重要的突破,其原理是通过以热力直接“熨烫”支气管,减少哮喘患者呼吸道中多余的平滑肌,降低呼吸道的高反应性,从而缓解和控制哮喘发作时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状态,适用于中、重度的难治性哮喘患者。该技术前几年已获得了欧美国家的认可,我国也刚刚引进了该技术。中山六院是国内首批掌握该项技术的单位之一。
重症病患疗效更好
据了解,支气管热成型术是在支气管镜的介导下,采用支气管热成型系统将热能传到气道壁上,以一种受控的方式加热组织,消融支气管平滑肌纤维,以减少肌肉介导的支气管收缩,从而减少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次数,减轻症状、减少服药的数量和因呼吸困难急诊就诊的次数,明显提高哮喘的治疗效果。
陈正贤介绍,该手术安全有效,每次操作约需一小时,于局麻下进行,患者术后仅需短暂观察即可出院;间隔三个星期再行下一次手术,总共需3次手术。从治疗效果上,叶女士的疗效是最好的,病情完全缓解,目前已减少用药。
“重症哮喘的病人主要集中在基层。”陈正贤指出,绝大多数的哮喘患者,坚持规范的药物和雾化吸入治疗,病情完全可以得到控制,一般不会进展为重症。然而,基层患者一方面医从性较差,一方面出于经济问题,哮喘一缓解就擅自停药,导致了病情反复,乃至进展为难治性哮喘。
临床证实,哮喘长期反复发作的患者,一般气道平滑肌明显肥厚。陈正贤表示,该介入治疗对哮喘病人有较高的选择性,“哮喘持续性发作,而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受体激动剂控制不理想的重症患者,做热成型术效果最好,能够大大缓解病情。”由于是新开展的技术,目前暂时只对18岁以上的成年患者施行。
介入技术安全有效
目前,介入技术也已经成为呼吸疾病诊疗的重要专业之一。作为国内闻名的呼吸病学介入专家,陈正贤1998年从德国留学回来,就将内窥镜诊疗技术引入临床,陆续开展了支气管架、肺减容、冷冻、激光、热消融等呼吸疾病介入治疗项目,支气管热成型术正是利用了热消融。
以热力直接“熨烫”支气管,会否对其粘膜造成损伤呢?对此,陈正贤表示,日常喝咖啡的温度是90℃,而做支气管热成型的温度仅为65℃,理论上不会有问题,而且支气管平滑肌并不承担重要功能,做热消融至今未发现明显副作用。“支气管热成形术在国外已研究使用10年,已证实是简单、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该技术还通过了医疗器械最严格的审查程序——上市前批准(PMA)。”
然而,由于材料昂贵,一位重症哮喘患者完成支气管热成型术的3次治疗,花费需要至少11万元。“我们正在跟器材供应商和医保部门协商,希望能够控制治疗费用,让更多病人享受到新技术。从目前的临床疗效看,难治性哮喘患者选择做介入治疗是值得的。”陈正贤说。
■专家简介
陈正贤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大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介入呼吸病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师协会呼吸科医师分会创会会长,广东省防痨协会副会长,广东呼吸病学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和科研工作20多年,在感染性疾病、胸腔疾病、结核和肺部肿瘤的临床诊治方面成绩显著,尤其擅长内窥镜介入治疗技术如气管内支架、气管内激光、气管内探条和球囊扩张等技术,并首创气道内球囊置入治疗气道大咯血,在内科胸腔镜技术上有所创新,并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近5年共发表有关介入性肺病学论文50余篇,主编出版技术专著《介入性肺病学》第一、二版和《内科胸腔镜》,为介入性肺病学技术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发挥了作用。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