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报】专家支招 防跌自救减伤害
媒体报道
阅读:

源链接,请点击:http://lrb.dayoo.com/html/2014-04/14/content_2597597.htm

 

防跌倒除了可以通过运动提高自身的平衡能力外,在生活中,对于小细节多加留意,或者多一个动作,跌倒的风险也会降低一分。下面本报记者总结了专家的“保命防跌十招”以及自救方法供广大中老年人参考。

保命防跌有十招

老年人要想预防跌倒,要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王主任总结了十个预防跌倒的要点,分享给读者。

第一招:当老人有头晕、卧床数日后第一次下床或有服用镇静安眠药物,下床前要先坐于床沿,再由照顾者扶着,放慢动作采取渐进式下床。

第二招:当老人无法完成坐起或行走等动作时,应保证有他人协助才进行转移。

第三招:若遇到地面潮湿,应绕道而行,以防不慎滑倒。

第四招:室内尽量保持整洁,保持走道畅通及避免地板表面杂乱,以防不慎滑倒。

第五招:请穿着合身的衣裤,避免衣裤太大被绊倒。

第六招:行走时应穿着防滑鞋,切勿打赤脚。

第七招:室内尽量保持足够的灯光,以增加能见度。在床旁可放小夜灯照明。

第八招:晚间活动最好有人陪同。

第九招:小心药物副作用,睡前半小时不要大量饮水,睡觉前请先上厕所,减少夜间下床如厕机会,并可将尿壶放置于床边,方便使用。

第十招:适时使用拐杖及轮椅,避免上下床及行走时跌倒。

万一跌倒

老人跌倒要自救

老人跌倒后要自救,一旦发生摔倒千万不要急于起身,先检查身体着地部位是否疼痛,能否活动自如。若感到活动受限,就有可能发生骨折,不要乱动。在判断出自己站不起来后要尝试找电话、挥手、按报警器或大喊等向他人寻求帮助,并调整姿势,等待救援。

遇老人跌倒如何救助?

如果遇到老年人摔倒,不要急于扶起,而是要判断摔倒的原因,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意识清醒:

不痛:如果跌倒的老年人没有剧痛、上下肢都能够自如活动等,可能伤得不重,可以试着把他扶起来,但是动作一定要慢,也不要用蛮力。

很痛:如果老年人身上有特别疼痛的地方,或者觉得自己的身体活动有障碍,那可能是伤及了骨骼或者神经,这个时候随意搬动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损伤,应该小心处理。譬如老人跌伤了手臂,可能发生桡骨或者尺骨骨折,老人会感到手掌发麻、手臂疼痛,骨折处还会肿胀、变形等。如果看得到伤口,有出血,就要先用衣物、毛巾、手绢等止血包扎。如果是摔伤了脊椎,特别是颈椎,盲目搬动老人可能会造成脊髓的损伤,轻则几个月才能恢复,重则造成瘫痪。所以这种情况不可随意移动病人,而应立即叫救护车,或找专业急救人员来进行处理和转运。 

意识不清:

遇到意识不清的倒地老人,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随后可以试图叫醒他,并且同时试探一下老人的呼吸、心跳是否存在。如果老人的呼吸心跳中止,就要立即开始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并且及时拨打120,叫救护车。

侧头并塞物:如果老人摔倒后还有呕吐等症状,那一定要把老人的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被误吸引发窒息,也可以用手或身边的工具掏出老人的呕吐物。如果老人摔倒后还有抽搐等问题,可以用钱包等硬物放在老人上下牙齿之间,防止咬舌,并要及时呼救,找专人处理,千万不要试图用蛮力固定老人抽搐的肢体,防止发生二次损伤。

国内外老人防跌倒资讯

在日本,专门有老人防跌倒组织,他们提供了老人防跌倒的相关信息,开展防跌倒教育课程,成立了老人防跌倒工作的协调组织,有效地减少了老人跌倒的发生率。在我国,卫生部2011年出台了《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明确提出了干预措施和方法,以对从事老年人跌倒预防工作的人员和部门提供技术支持,也为老年人跌倒的自我预防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经典防跌运动方案

本方案包括:10分钟的热身训练(包括坐、站姿的灵活性训练);30分钟的力量与平衡能力训练;5分钟的放松活动。(朱志安 摄)

示范模特:张炳煌 今年88岁的张伯,前两天因头晕、脚步轻浮住进了医院。医生初步判断是颈椎问题。如今他也在每天不断练习这套运动方案。

平衡训练(一)

原则是:逐步减少支撑面,保持10~30秒。

平衡训练(二)

通过完成动作扰动重心,如向不同方向倾斜或迈步。

力量训练

通过训练带增强上、下身肌肉力量。着重训练对于平衡能力起关键作用的腿下部肌肉。每次12~15下,交替进行力量训练与平衡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