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口腔疑难肿瘤阻住女孩艺术梦
媒体报道
阅读:

中山六院邀多名专家会诊后成功为其施行手术

  21岁的艺术专业女大学生小曾,终于又回到阔别许久的校园和自己最钟爱的艺术舞台。此前,她深怕自己会因为手术切除面部肿瘤导致面瘫,从此与舞台无缘。然而,很庆幸,经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邀多名专家会诊,她最终成功手术,没有留下太多后遗症,很快又重展灿烂笑容。

病情棘手

肿物包住面神经


  几个月前,小曾洗脸时无意中摸到左面部有一块小肿物,她以为是熬夜上火引起的,就自行吃了点下火药。一段时间后,小曾发现肿物渐渐长至鸽子蛋大小,并伴有逐渐加重的疼痛,她才觉得事情不妙,前往中山六院求医。

  该院口腔颌面外科主任房思炼给小曾做了详细检查,初步诊断为左侧副腮腺肿物,恶性的可能性较大。随后,房思炼主任为患者实施了“左侧副腮腺肿物扩大切除术+左面神经解剖术”,术中发现肿物与周围组织粘连,最棘手的是部分面神经穿过肿物,若要完整地切除肿瘤,就必须将被肿物包裹的面神经“一窝端”。但这就意味着术后小曾势必出现面瘫,这对一个年仅21岁、学艺术的女孩而言,实在是太残忍了。

  为了给小曾争取更好的治疗措施,房思炼主任当机立断,打破常规,先采取无瘤操作措施,从该肿物表面切取小部分组织,迅速送冰冻病理检查。根据结果,考虑是多形性腺瘤的可能性较大。然而,房思炼凭丰富的腮腺肿物治疗经验认为不能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专家会诊

神经移植保笑容


  面对这一疑难病案,房思炼主任立即启动会诊,一面请外出开会的病理科黄艳主任火速赶回医院,同时电请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主任廖贵清教授会诊。

  在详细了解病情后,廖贵清教授也认为如果是良性肿瘤不应包裹面神经,且病理有大量小的钙化灶应考虑恶性肿瘤。为确保诊断更加准确,廖贵清教授又邀请了口腔医院的口腔病理专家陈小华副院长帮助会诊。

  陈小华教授仔细研究了患者的病理资料后,一时也无法给出明确诊断。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陈小华教授又急请远在上海交大的口腔病理权威李江教授参与会诊。

  几位专家经近三小时的深入探讨和详细会诊后,一致认为:小曾的病理形态不符合现在已知的口腔颌面部肿瘤,非多形性腺瘤,而是一种无法给出明确诊断的疑难病例,初步考虑是恶性肿瘤。

  结合小曾的临床表现,房思炼主任与廖贵清教授也就手术方案达成一致:面神经穿过肿瘤,且粘连紧密,受累的部分面神经应当切除;切除后立即行耳大神经移植,重建缺失的面神经以最大程度恢复术后面神经功能,为患者留住灿烂笑容。

  经家属同意后,房思炼主任和口腔医院的苏宇雄博士联手为小曾行左侧面神经部分切除术和同侧耳大神经移植重建术,历时近10小时,顺利完成。

□南方农村报记者 苏晓璇

通讯员 简文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