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健康掌门人兰平:保护好胃肠道 捍卫我们的第二大脑
媒体报道
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http://life.dayoo.com/health/201401/27/128597_34751655.htm

 

【“健康掌门人之院长直播室”】

    节目介绍:与最普通的读者网友分享最顶级的健康智慧,“健康掌门人之院长直播室” 是由《广州日报》与大洋网联合举办的一档高端访谈节目,也是一座沟通医院与市民的桥梁。“院长直播室”拟邀请广州著名三甲医院院长进行每周一次的主题访谈,深入探讨市民关心的健康问题。让市民病友与医学权威实现零距离问诊,让草根也能分享最顶级的健康智慧。 [进入院长直播室]

    第十三期掌门人: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院长 兰平

    今天,我们邀请到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院长兰平做客院长直播室,与我们一同分享“结直肠癌的防治之道”。   


兰平院长谈“结直肠癌的防治之道”   

    嘉宾介绍:

    兰平,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院长

    概要(学术概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博士研究生毕业,曾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院外科访问、工作,2005年作为ACS临床客座学者, 交流访问:康奈尔大学医学中心外科、哈佛大学麻省总院外科、Mayo Clinic外科、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外科及克利夫兰医院外科(Cleveland Clinic)。

    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计划培育项目等30项基金资助,列为广东省“千百十”省级人才培养计划,获2011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2010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三),2009教中华医学二等奖(第三)、2008年中国医师奖获得者、2006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卫生部二、三等奖及卫生部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奖等共20项国内奖项,获国际奖包括: 2008年美国外科医师学院院士,2005年美国外科医师学院国际学者奖, 2002年美国器官移植协会授予的青年研究者奖等, 国内外发表论著134篇,SCI收录29余篇,最高影响因子14.9。担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委员兼秘书,广东医学会结直肠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专业副主任委员,《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副主编、《中西医结合结直肠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杂志》英文版、《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lorectal Disease》《Techniques in Coloproctology》、《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等10余杂志编委。

    (临床概要)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美国外科医师学院院士(FACS),欧亚结直肠外科协会委员(ECTA),院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学组委员兼秘书长,广东省医学会结直肠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医政司结直肠肿瘤标准制定专家,广东省、广州市保健专家,曾在哈佛大学、Mayo Clinic及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等交流学习。胃肠外科临床工作25年,擅长食道、胃肠、胰腺外科各种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治,对结直肠癌、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的外科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对便秘、痔及肛瘘等有独到见解。      

    兰平院长回答网友提问

    导读:1月24日,“健康掌门人之院长直播室”第十三期在广州日报大洋网报网直播室开播。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院长兰平做客院长直播室,就“结直肠癌的防治”回答网友和读者的提问。[视频]

    发病率:中国直肠癌占六成 中青年发病率高

    兰平:全世界结直肠癌的情况,本身的病理差不多,但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必然有特殊性,中国的结直肠癌是以直肠为主,直肠癌可能占60%以上,同时第一位的直肠比较多,而且中青年的发病率比西方多,这会造成严重的事情,结直肠肿瘤越是偏直肠手术的难度越高,造成的伤害会越大,越年轻,术后产生的问题比老年人更明显。手术后生活质量会带来更大的影响,直肠癌会牵扯到性功能的影响,牵扯到肛门功能能不能保留,对于年轻人来说都是致命性的问题。[详细]

    筛查:肠癌最值得早期筛查

    兰平:美国有一个非常官方的调查,所有肿瘤里面,什么肿瘤是值得早期筛查的,第一位是肠癌,第二是宫颈癌,为什么?这两个病发病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缓慢,你可以在比较早的时间发现,而且也有很方便的手段发现。第二,它发病时间长,让你有时间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干预。从一个肠的息肉变成肠癌估计要7-10年,在这个时间中任何时间中都发现可能还没有到肿瘤,只是一个息肉,还没有萌芽就掐死,所以肠癌在美国是列入常规体检中,50岁左右作为常规的体检。[详细]

    手段:肿瘤基因或能通过大便检测出来

    兰平:现在需要有更好的没有创伤的,简单的,便宜的筛查手段,包括我们医院开发的就是用大便,这有一个过程,肿瘤可能产生的信息在大便中可以找到。我们现在在做的,有一些基因通过大便能够检测出来。 通过基因,并不需要大量的东西,只需要微量的就能发现肿瘤的情况,现在已经有初步的数据,通过大便的筛查可以达到80%检出率,肠镜毕竟是有创的,这份检查方便,肯定是好于现在。[详细]

    “减食法”:并不适用于青少年

    兰平:这个方法比较有利于健康,比如对于青春期,对于青少年的孩子,一定要吃得饱才有可能长出健硕的身体,对于中年以后的,吃进去的东西如果不能转化为消化就会储存下来,中年人建议吃7、8分饱,增加一些杂粮,对整个胃肠道是有利的,胃肠道的功能也是需要锻炼的。吃一些比如水果,蔬菜对身体肯定有好处。[详细]

    “造口人”:抱团取暖 内心强大更重要

    兰平:“造口人”俱乐部是一个群体,具有共同的生活方式,或者是共同心理的忧虑,尤其是有更多的阳光的,积极的,正面的人,会给后来者精神比较脆弱的支撑,总有一些人会慢慢结束,尤其是刚刚造口的人很难接受,时间长了会接受,这是中国人和西方人不一样,面对肿瘤,西方人很容易接受,中国人不容易接受。一个很健康的人告诉他他得了肿瘤,可能他接受不了,甚至会选择非常阶段的方法,这需要选择什么样人性化的方式让他接受现实,接受之后再改变现实,这就需要医护人员跟患者的循序渐进的教育,很多志愿者可能来自于患者之间。[详细]

    借鉴:国外发病率降低 普查做得好

    兰平:在国外,他做得好是普查做得好,比如大便的筛查,肠镜要求是50岁,这希望国家尽快的列入体检项目,可能对大家很好的消息。在预防方面,喝点红葡萄酒,吃一点阿司匹林,是有这种说法,比如阿司匹林,我们在做一个临床研究,做了手术里面预防复发有没有帮助,目前来看要好很多。国外阿司匹林是属于老龄人比较常用的药,发现这些人群肠癌的比例要低,可能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它的原因跟国外做研究,炎症跟肿瘤之间的关系,比较明确肝炎,宫颈癌,认为肿瘤是经过炎症变成肿瘤,为什么阿司匹林有作用?因为是抗炎症的药物,低剂量使用可能会有帮助。[详细]

    网友问诊:

    大洋网友:我的老母亲84岁,1月3号肛门出血,4号检查医生说是结直肠癌,年龄大是否可以保肛,机率多大,第二,如果不化疗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进行治疗,第三有什么建议给他?

    兰平:如果在80岁以上,它的肿瘤情况是需要新辅助治疗,我们建议他不要做,因为年龄太大,术前的放疗,现在有一个新辅助治疗,手术之前让局部肿瘤得到控制,第一减少局部的复发率,第二增加保肛的机会,这是最重要的,我们要求是三期以后的,局部分期的就要求做术前的新辅助治疗,对于年龄大的不要做。对于能不能保肛要看肿瘤的位置,在10年前,在肛门7公分以上才能保,而现在改变了,即使3-4公分也可以保肛,距离不是唯一的因素,还要看他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是否侵犯到周围的器官。[详细]

    大洋网友:关于结直肠癌的偏好人群,民间有一个说法,结直肠癌的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跟基因有关,您觉得这个说法准确吗?

    兰平:有一定的正确性,总体来说,肿瘤的发病率在年龄大一点,一般是50岁以后发病率会明显增加,第二,遗传性,家族性有,尤其是肠癌,家族中如果有两个以上的人得的是肠癌,它的下一代危险因素会增加十倍以上。[详细]

    大洋网友:兰院长好,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本人平时也没有便秘的习惯,但是前几天大便后发现手纸有少量鲜血,连续几天无改变。是结直肠癌吗?去医院要做什么检查?家人有点担心。

    兰平:这要综合起来考虑,第一他的年龄,总体说来,如果年纪大一点,肿瘤的机率高一些,第二、他便秘,如果只是短暂的几天,不能说最近几天腹泻就一定是结直肠癌,短暂的几天由于是饮食的不干净引起的,如果这个症状持续了一个礼拜,两个礼拜,如果他的时间短,第二他是便秘以后有出血,从症状是典型的痔疮出血。如果以前有痔疮,一查肯定是痔疮,作为医生我首先考虑是痔疮,保险起见,看是不是痔疮。如果来了以后,看他的痔疮并不是很严重,也没有出血的痕迹,再问病史,如果有其他线索,就建议要不要做肠镜。一定要指检,肿瘤大多数能摸得到,痔疮不一定能摸出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