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技报】六成慢病三成癌 自我保健可干预
媒体报道
阅读:

本报讯(记者 叶芳 通讯员 简文杨)“八成的心脏病、中风、Ⅱ型糖尿病并及1/3的癌症个案,都可通过自我保健减低患病的风险,这不但对个人及其家人有益处,亦可大大减低有关医疗开支的压力”。日前,“7·24国际自我保健日”大型公益健康讲座活动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举行,专家呼吁居民要重视自我保健,学会自我保健。

  健康60%靠个人努力


  国际自我保健基金会李泳芳女士在致辞中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健康公式:健康=15%遗传+10%社会因素+8%医疗+7%气候因素+60%生活方式。其中,生活方式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自我掌控的。2010年慢性疾病在全球的致死率为63%,在中国的致死率就更高。“而慢性病60%其实是可以得到预防的,而癌症30%可以得到预防。目前我国有31%的人口是没有获得足够的运动或者是良好的生活方式。”她指出。


  自我保健既是一种终生习惯和修养,也是一种日常行动。有效地自我保健应该在每周7天,每天24小时都坚持,从不间断。她介绍了自我保健的七大要素:1.预防胜于治疗;2.调整心态,愉悦精神;3.生活规律,起居有序;4.营养搭配,均衡饮食;5.适当运动;6.戒烟限酒;7.获取和运用健康科学知识。


  科学的自我保健需要专家指导


  然而,科学的自我保健讲究正确的保健方法,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地、有针对性地保健,才是“王道”!


  围绕“自我保健,为家庭尽责”的主题,中山六院结直肠外科一区主任黄美近教授与观众探讨《结直肠癌的预防》,告诉大家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预防慢性病;综合科主任谢汝石教授告诫民众《病急别乱投医》 ,指导民众如何在短时间内,高效、准确地找到合适的医生; 睡眠障碍诊疗中心主任张湘民教授告诉大家《鼾症是梦中杀手,健康大敌》,要多留心家人是否存在打鼾这种隐匿的疾病症状。


  小知识


  7·24国际自我保健日(ISD)是由世界自我药疗产业协会(WSMI)主席郭振宇博士倡议,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国药学会和北京市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率先于2011年7月24日在中国发起设立的,寓意在于每周7天,每天24个小时,时时刻刻不忘进行自我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