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突发心梗休克3分钟急救复苏
媒体报道
阅读:

南方农村报讯记者 江玲
  通讯员 简文杨 戴希安

  天气渐冷,又到了心肌梗死的多发季节。日前,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门诊就发生了一起突发心梗,所幸抢救及时,救回患者一命。


  急诊门前心梗倒地
  医院的监控视频完整记录了当时的惊险一幕:11月21日下午2点左右,一名男子刚从医生诊室走出来,左手摸了摸脑袋便倒下了,周围的热心人士立即上去查看,服务台的急诊科护士也第一时间赶至,随即将他抬入近在咫尺的抢救室。
  据接诊的急诊科刘杰敏主治医师介绍,当时检查发现患者意识丧失,自主呼吸微弱。医护人员立即为其进行心肺复苏术,并开放静脉通道,经积极抢救,患者终于在3分钟后神志转清,恢复自主呼吸。
  结合心电图表现及发病过程,患者被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心梗,转至心血管内科于导管介入室行急诊PCI术,置入支架复通冠脉。考虑到患者有很大机会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肌再灌注损伤等情况,术后,他被转至CCU(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目前病情平稳。
  心血管内科主任程康林表示,心梗是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万幸的是,患者休克时就发生在急诊科医护人员的眼皮底下,还好抢救及时,保住了性命。


  50%发作前有先兆
  据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急性、非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中严重的临床类型,往往导致患者因急性心肌缺血而死亡。我国每年新增100万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约一半心血管患者死亡可归因于心肌梗死。
  程康林指出,最近急性心梗患者增多,主要是因为冬季天气寒冷,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小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液黏度增加,易形成动脉血栓,造成冠脉闭塞。“急性心肌梗死大多数死亡发生在发病后1小时内,其中半数以上病人在住院前死亡。”
  虽然急性心梗发病猝不及防,但有50%以上的病人在急性心梗发生前几周或几天会出现一些先兆症状:
  1.平时无心绞痛病史的中老年人,近月余内在身体劳累、情绪紧张激动等情况下出现胸痛、胸闷,经休息后疼痛缓解,但呈进行性加重;
  2.有稳定型心绞痛病史人群,近1个月频繁发作心绞痛,心绞痛持续时间延长,含服硝酸甘油剂量增加且疗效不佳;
  3.心绞痛频繁发作,含服硝酸甘油等药无效,同时伴有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出汗、胸闷、心慌等症状;
  4.在休息或睡眠时突发心绞痛,患者常被剧烈的胸痛惊醒;
  5.突然出现胸痛、胸闷不适等。


  支架置入紧急救命
  程康林提醒,一旦出现持续性胸痛或胸闷症状不缓解,应高度警惕急性心梗,可采取以下措施:让病人立即卧床休息,必要时口服地西泮等镇静药物;有条件尽快吸入氧气;舌下含硝酸甘油片;如含服硝酸甘油后胸痛仍不缓解,且持续超过20分钟,应拨打120叫救护车。
  由于心肌对缺血耐受性低,冠状动脉一旦出现阻塞,很快就会出现异常或坏死。切忌让病人自己上救护车或步行及坐公共汽车去医院,运送途中可持续或间断使用硝酸甘油片。
  “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而言,发病后的12个小时内是和时间赛跑的关键阶段。”刘杰敏表示,在接诊后的90分钟以内实施有效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大幅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的致死率和致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