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技报】吃出“胃瘫”多因身体抱恙
媒体报道
阅读:

本报记者 叶芳  通讯员  简文杨

  春节返工的第一天,一打开网页就看到一条吓人的消息:说的是一名58岁的患者由于春节大量进食导致“胃爆炸”,更让人吃惊人的是,术中还发生胃着火,最后不得不全胃切除。记者发现,在微博以及微信朋友圈里,许多人都转发了这一消息。众多“吃货们”在震惊和怀疑的同时,也对自己在春节假期肆无忌惮的胡吃海喝行为心有余悸。


  到底这一消息是否可信?有专家称,“胃爆炸”只是形象描述病症的说法,专业上称胃扩张或穿孔。而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大外科主任、胃肠外科主任林锋教授明确指出,“胃爆炸”说法言过其实,出现着火更不科学,行胃切除应该是基于其他病理原因。


  暴饮暴食可引起“胃瘫”,并非“胃爆炸”


  有关“大吃大喝致胃爆炸”的消息,是由于著名微博达人“@营养师顾中一”(北京友谊医院的营养师,拥有上百万粉丝)的转发才一下子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据悉,“@营养师顾中一”的病案资料来源是专业的医学网站丁香园论坛。说的是:“患者女性,58岁,进食大量食物及啤酒,餐后突发腹痛腹胀1小时来院急诊,患者腹胀如鼓,全腹压痛。腹部CT显示,胃扩张。”尤其让人惊讶的是:“进腹时腹腔内高压可燃气体喷出,灭火后手术继续。腹腔内大量黑色浑浊液体混有食物残渣,胃壁破损严重,胃小弯贲门至幽门全程炸裂。” 


  又是“胃爆炸”,又是“起火”,这场手术真是让人紧张。最后的结果也是十分令人遗憾,由于患者病情太重,不得不全胃切除。


  看了此消息,林锋直言,“胃爆炸”之说太夸张了,这是在娱乐大众。他指出,暴饮暴食确实有可能引发急性胃扩张,也就是俗称的“胃瘫”,还是最严重的一种,使得胃部失去动力,高压扩张,胃壁受挤,粘膜破损出血最后穿孔。这种现象不能称为爆炸,可以表述为像气球破了个洞,而洞有大有小之分而已。用“爆炸”一词,太夸张,太恐怖了,容易给老百姓造成恐慌,有哗众取宠的嫌疑。


  饮料啤酒含较多不可燃气体,着火难


  该消息所提及的“腹腔内有高压可燃气体”,林锋表示,一般不可能。“一般情况下,人体胃部内70%的气体来自呼吸或者咀嚼等过程中吸入的空气,而当前主流饮料和啤酒中较多为二氧化碳这种不可燃甚至是阻燃的气体,远远达不到被点燃的条件。”他说,就算是人进食的有机物质有机会在胃里发酵,产生类似沼气类的可燃物体,这也需要较长的时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


  林锋告诉记者,人体有非常完善的自我保障机制,一旦胃部潴留过量时,会自发的出现呕吐、打嗝等反应,强制减压,这是不为人的意识所控制的。因此,吃货们也不用过多的担心,但是暴饮暴食肯定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食之有度方为正道!


  患者全胃切除,事出有他因


  对于患者最后不得不全胃切除,作为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外科常委兼外科组组长,林锋表示,只有在胃发生病理性质转变时,即肿瘤、血运障碍以及广泛胃出血等的情况下,才考虑此术式。


  临床中,较多出现“胃瘫”的主要是一些颅神经损伤、脑中风、休克、感染或是大型手术后的患者。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胃扩张中,大部分患者年龄比较大,或是有糖尿病史,或是有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史,方有可能患病。“急性胃扩张的发病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一般伴有饱胀的感觉和自溢性呕吐现象,“洗胃”、插胃管、减压为常用的治疗措施,大多数情况下不需手术。”他介绍说。


  当然,急性胃扩张导致粘膜受损出血穿孔,小的话可以在内镜下进行治疗,而一旦较大则会考虑手术,如果置之不理必然会比较危险。


  林锋认为,网上消息没有强调全胃切除的缘由是在基于其他病理原因的基础上,很容易给人造成胃穿孔就要胃切除的假象,这需要给老百姓纠正过来,以免以讹传讹。最后,他提醒吃货们悠着点。“暴饮暴食导致‘胃爆炸’这事儿虽不那么靠谱,但大吃大喝刺激肠胃是肯定的,除急性胃扩张、胃穿孔外,严重时整出个急性胰腺炎之类的也不少见,而后者分分钟可能要你命哦”。


  相关链接


  节后饮食调整不能一味吃素吃粗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高翔教授介绍,过年过节做点好的,积累点儿过年的“年味”,这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急性肠胃炎、胆囊炎、腹泻等肠胃病是典型的节日病。主要是因为走亲串戚时吃东西的频率较高,煎炸,油腻的东西多,胃肠道负荷高,导致消化不良。此外,作息时间不规律,造成机体调节能力下降。


  专家支招


  对于节后如何合理饮食、调理身体,高翔表示,长假后的饮食调整,要循序渐进,不能“乱来”,不要一味的吃素、吃粗,甚至是不吃。要逐步恢复饮食的多样化,注意粗细搭配。肉类仍然需要适当摄入,尤其是蛋奶类,蔬菜水果则应注重颜色搭配,品种越多越好,这样比较有利于使胃肠功能调整到正常状态。此外要早睡早起,起居有序,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另外,可适当参加运动舒缓情绪,使精力充沛,逐步步入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