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显方(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中医科副教授)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高居癌症死因第3位。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以每年4.2%的速度递增,是世界平均增长率的两倍,而在广州,其发病率增速更高达5%。
目前,结直肠癌治疗仍以手术后辅助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为主,使治疗的有效率得以明显提高,并使化疗成为增加治愈率,延长生存期不可缺少的手段。然而,化疗产生的毒副作用严重挫伤患者的体质,降低生活质量,甚至会导致疗程被迫中断。而且,化疗在提高手术远期根治率方面,还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因此,减毒增效,是防治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中医药通过改善机体内环境,提高患者体质,调节免疫力,实现减少手术并发症,减轻放、化疗的毒性,防止复发或转移,巩固和提高结直肠癌综合疗效的目标。
化疗,中医伴你“闯关”
术后加放、化疗的不良反应主要来源于消化系统、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患者在化疗第一周,常表现出恶心、呕吐、腹泻、乏力、纳呆等脾胃功能受损的症状;化疗超过五次后,常出现贫血,白细胞、血小板降低,手足麻木、疼痛等造血和神经系统受损情况。随着疗程的进行,化疗药物毒性的蓄积,各种化疗副反应逐渐加重,甚至致使患者无法耐受而中断疗程。此时,合理应用中医药,能减轻或明显消除化疗的副作用。
化疗初期,以调理脾胃、肝气为主,重点在升清降浊、和胃降逆。反而不宜用补养之药。治疗以小柴胡汤合左金汤为主。一般2~3剂即可缓解恶心、呕吐症状,可连用一周。
化疗中期,适当增加温阳化气、活血解毒之品,标本兼顾,扶正以祛邪。选方宜用上方加血府逐瘀汤,可明显改善手足麻木、乏力、胸闷等症状。
化疗结束后,患者机体正处于正气虚弱状态,瘀、毒、热、湿互结。故以扶正祛邪为主,加行气解毒、消瘀散结之品。可选用生脉饮合少腑逐瘀汤、小陷胸汤加减进行调理。此阶段疗程较长,以三个月较为合适。
调节情志,中医有千年验方
患者剧烈的情志波动,往往会使病情加重或急剧恶化。恶性肿瘤患者,表现尤为突出。而积极的情志活动能预防癌症的发生或延长癌症患者的生命。
自东汉医圣张仲景的甘麦大枣汤,至唐代药王孙思邈的温胆汤,再到宋代逍遥散诸方,历经千年实践,调理患者情志都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因此,结直肠癌肿瘤患者的恢复中,辨证加入以上几个方药,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健脾补益,中药可入膳
结直肠癌术后胃肠道受损,胃肠道调理机能明显减弱,中气虚弱明显。“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的日常营养、体质、免疫力全靠后天脾胃的消化吸收才得以获得。所以,合适的食疗对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恢复必不可少,应贯穿始终。
化疗期间,患者饮食宜清淡,忌生冷油腻和滋补之品。尤其是脾虚湿重、食欲不振者,不宜服人参、北芪、石斛之类的补品,以防壅滞肠胃。化疗结束后,脾胃功能因不再受化疗药物的影响,可加强补气养阴、养血温阳,可用石斛、怀山、当归、田七、肉桂、灵芝等,但宜循序渐进,不能滋腻碍胃。
这里,推荐几款简易食谱。
1、小米粥:小米为五谷之首,补养中气力度最大,性味又平和,以山西产为佳,可每日坚持食用(山西妇女坐月子即以小米粥为主要食物,母子皆胖白、健康为证)。
2、鲫鱼汤:鲫鱼一条,配生姜一块(约50g)、大葱三节煲汤。
3、蒸水蛋:煮时稍加些麻油,即能养阴润肠。
4、猪脊骨老火汤:脊柱骨富含脊髓,对全血的补养效果突出。
化疗期间可选用以下3~5种药物,煲老火汤。灵芝、当归、黑木耳、田七片、何首乌、土茯苓或赤小豆。化疗结束后,在以上药物基础上可酌配:金钗石斛、淮山、枸杞子、肉桂、藏红花等。